网站地图

厦门客栈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新闻 >

速看(厦门建筑是什么风格)厦门独特建筑,厦

时间:2024-04-22 02:00人气:来源: undefined

#前言 不知被哪位大V翻牌,整整半年没有更新专栏关注人数却突破了一千,然而不出意外本专栏将继续秉承拖稿这一尿性快乐成长,也祝各位看官新年快乐,在建筑学的熏陶下佛系生长#

——分———————————————割———————————————线——

建议参观时间:2天(仅厦门市区,厦漳泉可游览3-4天)

建议参观季节:反正夏天会很热很热

居住地:最好在本岛内,但个人不推荐曾厝垵

参观建筑列表:

【区域/建筑群】

1.鼓浪屿西洋建筑

2.中山路骑楼

3.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嘉庚式建筑

4.两岸金融商务区

5.观音山商务区

【单体建筑】

1.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中建院 崔愷]

2.厦门欣贺设计中心 [MAD](在建)

4.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T4航站楼

【景观规划】

1.筼筜湖/白鹭洲公园

2.五缘湾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台词叫‘生活在别处’,就像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在孜孜不倦去探求远方时,总是自动忽略了熟悉环境中别人眼里的景致。自己不是厦门人,但因为很近的地理距离,觉得这座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大学后不论飞机还是火车都要在厦门搭乘,却又对它投影了家乡的思念,再以半年为间隔看厦门,才发现这座城市成长得飞快。这两周两次去厦门也着意关注了一下各式建筑,这次就尝试着从游览者的视角出发写一篇散记记录一些小小的感想。

厦门的建筑风格大体是很杂糅的,鼓浪屿上的西洋建筑,中山路的骑楼民居,“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沙坡尾的老房子,环岛路的玻璃大楼,它们没有太明显的边界而混杂在一起,却又各成体系。 <舌尖上的中国3>的片头背景正是厦门的鹭江道,其实这片拥挤的城中村外围就是游人如织的中山路,不过怕是很少有游客会深入其中,偶有闯入的小文青们拿着单反仿佛发现了新世界,拍下居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浮生一日。生活和旅行之间总是隔着一条浅浅的界线,我们行走在其他城市也往往只是浅尝辄止,看到建筑却忽略了生活。不知导演取这一帧景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从开专栏记录到现在其实快两年了,行摄间我喜欢城市里光鲜亮丽的商业建筑,更喜欢那些亲切近人的市井日常,而闽南最有代表性的市井建筑就是骑楼了。闽南的骑楼和广东、海南的骑楼本质上差别不大,沿街一块架空做交通空间,下层做商业,上层居住,充分适应南方炎热多雨的天气,也侧面反映了商业的繁盛,每栋骑楼在统一的比例中中谋求装饰的个性,是今天城市里残存的最有市井气息的遗留了。

不过关于中山路,鼓浪屿和厦门大学的游记比比皆是,所以本文还是回归到当代建筑的设计上来。说实话作为旅游城市,除了小体量的精品酒店外厦门的当代建筑亮点一直不太多,这两年来才慢慢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地标性建筑,比如MAD设计的欣贺设计中心,崔愷设计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但另一方面得益于区位经济优势,厦门有多个规划质量很高的商务区,如会展中心商务区、观音山商务区、五缘湾商务区、杏林商务区、海沧商务区,这些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也体现了厦门的经济吸引力,不喜欢拥挤的同学们不妨逛逛这些区域。

下面就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当代新建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中建院 崔愷](即将完工)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设计,大厦总用地面积10.4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由3栋5A甲级商务办公大楼、1栋自贸商务大楼和国际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共六栋建筑组成,以航运办公为主,兼具商务办公、酒店、会议会展、休闲购物等综合商业配套功能。

建筑以“山和海的对话”为设计原点来体现厦门的城市特色,崔愷曾解释:“我们要在海边建一个建筑,最为担心的是,破坏了风景。航运总部大楼的设计,特别注重让大楼融入厦门的美丽海景。真正人造的东西很难跟自然相比,但可以把一个建筑想象成自然片段。当时这样的印象使我们明确了设计方向。所以,这个建筑形成了像大地隆起的山丘层层叠叠,又融入了海滩和帆船元素,体现了厦门的特色美,使之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出檐底层的木条填充装饰和顶层的金属装饰

梯田露台是建筑的一大特色,不过我也注意到多数露台其实是不可上人的构筑物,这可能也与建筑功能有关:如写字楼部分的出檐较小,以装饰作用为主,而酒店部分出檐较大可以形成休闲阳台。在地面人可视的出檐底部,建筑师用木条做填充装饰,而在出檐上部用金属的做法也是比较新颖的。

2.厦门欣贺设计中心 [MAD](在建)

马岩松一直都是建筑界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虽然北京俊豪中央公园和南京正大喜马拉雅的建成效果个人感觉比较失望,但我还是很喜欢MAD这样意气风发的青年建筑事务所的创新尝试的。然而似乎在各个建筑学院内的老一辈教授们却少有喜欢马的人,亲耳听到某老八校教授批判其哈尔滨大剧院的理由是“距离市区遥远,打不到车,缺少人性关怀”,然而这理由貌似是政府规划的锅吧,是不是有点强行了,心疼小马哥。

众所周知MAD一贯以来的建筑风格都是曲线造型,并在哈尔冰大剧院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可能对异形建筑的抗拒也是一种行业惯性,然而厦门的欣贺设计中心作为一栋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从服装布料的抽象意向出发采用曲线异形造型,可以说理由非常充分无黑点了。

“欣贺设计中心占地1.5万平米,建筑面积6.1万平米,是欣贺集团及旗下的六大时装品牌的研发设计总部。“我们希望这是一座有骨骼和皮肤的建筑。”MAD合伙人马岩松说,“服装和建筑的共同性就在于此,它们都在探讨内在和外在这两个 世界之间的关系。”建筑以一个圆形中庭为轴心,六个大跨度空间发散型星状布局,形成充满力量感的骨架结构,其间办公空间和绿色花园混合布置。在立体花园的外侧悬挂着半透明的PTFE膜材,在炎热季节起到遮阳和通风作用的同时,也让建筑看起来飘逸,轻盈,好像一层透薄柔软的皮肤覆盖在建筑骨架之上。”这种设计有点像上海中心双重幕墙结构,个人觉得是对厦门气候合理的回应。

“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办公建筑,其空间组织结构如同围绕中心点展开的六个花瓣,使得集团六大品牌既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研发空间,又可以与其它部门相互交流。有别于常见的方盒子建筑,发散型布局使得办公空间灵活高效,并具有足够的自然光线,通风和景观。中庭作为公共区域,向不同品牌的员工、客人开放,其间的天桥除作为空中的交通连接外,还可以用作时装秀等表演空间。设立于中庭的两个景观电梯又将半透的办公中厅空间在竖向上连接在一起。内部与外部环境连接,将研发中心的公共交流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花园,为员工提供轻松的氛围和场所,同时具有很强的向心力。”

目前欣贺设计中心尚处于建造阶段,我相信建成后一定会成为岛内的建筑地标的,为小马哥打CALL。

3.两岸金融中心建筑群

厦门的两岸金融中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大陆首个也是唯一冠以“两岸”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以对台经济作为特色。两岸金融中心的建筑群是国内商务区中相对十分精致的,从建筑设计的细节到区域内部交通、景观的微观设计,都十分有细节,写字楼也跳出了方盒子的常规设计,显得很有质感。区域内的会展中心和闽南大戏院作为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场所,逐渐成为新的厦门旅游景点。

*推荐对【高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区域规划】感兴趣的同学参观一下, 同理还有观音山商务区和五缘湾商务区,不多表述。

4.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T4航站楼

闽南传统民居大厝

在学校做设计老师会说“交通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门户,一定要体现出城市的形象性”,然而说实话,中国绝大多数的交通枢纽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模糊而接近的:灰白的金属板+玻璃材质+巨大的体量+单一空间,行人脚步匆匆,找不到和这座城市有关的联想,离开后便彻底忘记了在此的搭乘体验。

对我来说绝大多数的机场车站也早已混为一谈,但我记得成都东站那个硕大的青铜符号,它能让我产生对三星堆的联想;我记得苏州站的暖色的出挑,它若隐若现的传达了江南的文化符号;我也记得首都国际机场屋顶朱红色和黄色的碰撞,那是一种帝都宫廷的霸气。但我已经记不得南京和合肥机场的模样了,虽然半个月前我刚刚到过那里。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航站楼

相比来说,厦门机场的建筑意向就很清晰了。T3航站楼白色的弧屋脊是对闽南大厝的直接呼应,层层的退台和透空的窗口畅快的表达了厦门的海岛气候,白色的楼体成为大海的对景,较小的建筑体量有一种温婉的感觉,给到访的旅客很快地传递出城市性格。T4航站楼则继续抽象化大厝的屋顶形制,并融入了白鹭展翅的意向,延续了厦门的城市形象……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航站楼

写到这里,好像记不起来厦门还有什么值得专门介绍的建筑了,但其实厦门的美丽,并不在于几个地标建筑,仅用几个小点就来代表一个城市未免片面。我想厦门的美而在于整个城市的有机融合,建筑、海洋、岛屿、山峦、湖泊,舒服的排布在小小的一方岛屿上,如果你沿着环岛路前进,十多公里的旅途间有一种城市意向上的连续感,让人感到十分畅快,城市的形象得以不断完整的拼凑起来。而在本岛中心行驶,好像不一会就能从喧嚣的城市进入一片非常自然的山中,然后又驶出,不断重复,高密度的建筑和高密度的山地自然景观有机地互动了起来,你会感受到一种迥然不同于北京严肃城市规划的参观体验。

厦门市中心的自然景观之一——仙岳山

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单纯以游客角度的记录,带入了自己对故乡的一份感情,虽然说厦门春天夏天秋天都很热,游客总是很多,但依然诚挚地邀请大家有空来我们胡建旅游,体验厦门和周边城市的闽南风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