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抠搜搜花了很多9块9” “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 近日 有关年轻人“矛盾消费观”的视频 频频冲上社交平台热门 不少网友看完直呼 “照镜子”“是我本人了” “又抠又大方”的年轻人都把钱花哪了? 既为兴趣花钱,又会节俭生活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02%受访者认同“再省不能省兴趣”,日常生活可以节省,省下来的钱花在兴趣爱好上。89.41%受访者会为小众爱好消费,其中33.99%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增加了,10.10%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5.32%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此外,受访者会为旅游(92.41%)、潮玩周边(77.34%)、演出(58.11%)、体育户外(84.14%)、游戏(73.61%)、宠物(53.27%)等买单。 受访者是否曾在一些兴趣爱好领域消费 既品质社交,又私下低耗 63.20%受访者认同自己一个人的消费可以节省,但在社交方面该花的钱要花。79.11%受访者会为社交娱乐消费,近一年中,28.90%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86%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34.3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没变化。 96.57%受访者会在和朋友聚餐上消费,近一年中,52.0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更多了,11.08%受访者消费更少了,33.44%受访者表示没变化。 受访者近一年来消费情况变化 既自我投资,又精简日常 85.55%受访者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88.06%受访者曾为知识或技能提升付费,近一年来,36.56%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0.5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97%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84.14%受访者曾为体育运动、户外消费,近一年来,28.35%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4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36%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受访者是否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 既有养生焦虑,又会适度释放 65.89%受访者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83.76%受访者曾为养生健康消费,近一年来,32.88%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9.06%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1.82%受访者消费没有变化。95.84%受访者会购买零食,95.77%受访者曾消费咖啡、奶茶等。 受访者是否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既打造人设,又注重实用 消费中的个性显现,是当下年轻人消费的特点之一。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近一年中,55.17%受访者在服饰鞋子方面的消费更多了,11.88%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48.74%受访者在美妆护肤方面消费提升了,10.72%受访者表示这方面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在有些领域的消费,年轻人又以实用为先。 调查显示,受访者会在基础服饰(70.36%)、日常用品(44.15%)、日常餐饮(38.33%)、美妆/护肤产品(26.76%)等领域选择平替,仅6.43%受访者从不选择平替。 受访者是否会在一些消费领域选择平替 既付费省时,又耗时节支 95.59%受访者会花时间研究如何省钱,11.64%受访者会花很多时间,39.68%受访者会花较多时间,44.27%受访者会花较少时间。受访者省钱的方式包括和朋友拼单、分摊会员(45.93%),在线上、线下不同平台或店铺货比三家(42.44%)等。 与此同时,95.29%受访者会为省时而花钱,21.74%受访者经常会,49.30%受访者有时会,24.25%受访者偶尔会。他们省时的操作包括购买视频网站免广告会员(37.78%)、选择外卖优先配送(32.76%)、快递上门取件(30.50%)等。 受访者是否会付费省时或耗时省钱 一 数读 关于上海的数字视野 1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突破4500亿元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8%;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通过备案,位居全国第二。支撑这些增长的,是持续的政策与资源投入。如今,上海初步形成西有徐汇模速空间、东有浦东模力社区的发展格局。竞逐人工智能赛道,上海正在发力。 2 上海首批将推出约20个 湿地空间营造试点 4月29日,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上海正在开展全市湿地空间规划研究,首批将推出约20个湿地空间营造试点。 上海不仅有高楼大厦、江河湖海,也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所谓湿地空间,是指水田、森林沼泽、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和内陆滩涂。 “经过一年地毯式调研普查,上海已识别出湿地空间面积约6335平方公里,其中,滨海湿地占比约65%,郊野湿地占比约32%,城镇湿地占比约3%。”市规划资源局用途实施处负责人介绍。从空间形态特征看,其中六成以上为河口近海湿地(南汇东滩、崇明东滩、九段沙等),其余主要为湖泊湿地(淀山湖等)、河流湿地、小微湿地等。 上海湿地保护发展具有先天优势、良好基础和充分潜力空间。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在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进一步研究关注城市中、郊野里、宅前屋后的小微湿地空间网络和节点营造,从而打造既引领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又符合超大城市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的湿地空间体系。 目前,上海多部门联合推出首发湿地空间推介点位,主要有3大类13处,包括郊野湿地8处、城镇湿地4处、滨海湿地1处。 二 数读 青年生活方式新探索 1 今年五一 43.1%受访者有旅游计划 《DT商业观察》和《第一财经》联合发起了一份旅游调研,收集并分析了1243份问卷结果,发布《2025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 今年五一,43.1%受访者有旅游计划。调研中,只有43.1%的受访者今年五一有旅游出行计划,虽然看着不多,但这个比例已经比“报复性旅游”的2023年(32.4%)还要高。 可能是在近两年的“人挤人”旅游旺季中有过深刻体验,现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人流”,是人们最想要尝试的旅游方式。 在调研中,选择“拼好假旅游”的比例最高,达到54.2%,其次是“反向旅游,去冷门目的地”,也有超4成人向往。 上下滑动查看 2 没结婚的第一大原因 是没找到合适对象 据“澎湃美数课”,有数工作室发掘了一篇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月等人撰写的调查研究,这份名为《我国未婚青年婚恋观念、婚姻焦虑及政策态度探究》(以下简称《探究》),是基于2021年10月开展的“完善青年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抽样调查”数据,对2万多名未婚青年的婚恋观念、婚姻焦虑等进行了分析。 这篇研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结论甚至还很反社交媒体上的主流印象。比如网上很多人都说年轻人现在不喜欢结婚,就喜欢过单身生活,但调查发现,没结婚的青年里,真正不想结婚的占比只有20.7%,未婚最大的原因还是没合适的对象,有超过40%的人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暂时没结婚。 《探究》对未婚青年的婚恋观调查后发现,年轻人还没结婚,不是因为不相信爱情,实际正好相反,接近一半的人相信结婚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爱情”。 《探究》显示,有48.6%的女性受访者认为人生不必须结婚,但男性群体里有48.6%认为人这辈子必须结婚。相同的比例,不同的态度,男女差异的背后,是母职捆绑、育儿成本、职业发展等因素,导致女性对婚姻的非必要性的认同比例越来越高。 《探究》显示,在30~35岁的未婚青年中,表示已经准备好婚房、彩礼这些物质基础的比例全部不超过30%,分别仅为28.2%和26.22%。 而未婚女性比较多的是担忧结婚后的生活。婆媳关系、夫妻间矛盾、失去自我、家暴、丈夫不忠,这5件事位列未婚女性的婚姻生活焦虑榜前五。 很多人都说相亲不靠谱,但《探究》调查了2万多名第一次结婚的年轻人,发现靠相亲找到人生伴侣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3 2024年,中国人均储蓄 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达到10.7万 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几年的超额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24年,中国住户存款增加了14.26万亿元,至此人均储蓄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达到10.7万。 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住户存款增速普遍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可谓存的速度比挣的速度还快。 全国人均存款超10万,如果分不同省市来看,一线大城市的数据只会更高。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人均存款32.5万元,上海人均存款25万元。如果以三口之家来计算,就是近百万的水平。 不过,平均值只能反映一部分的事实。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拖了平均存款数据的后腿。 DT财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显示,53.7%的二线及以上城市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其中还有12.2%的人没有存款。能够真正存到100万以上的不过是金字塔尖的6.3%。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 】与【 】,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 】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往期回顾 来源:中国青年报、DT商业观察、澎湃美数课、湃客工坊、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谷雨数据等 原标题:《“抠抠搜搜花了很多9块9”!看完这几张图,终于知道大学生钱去哪了......》 (责任编辑:) |